共计 140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1945年对世人而言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二战的终结,意味着胜利、光荣、正义……,毫无疑问,1945年意味着所有这些好听的词汇,可是事实真地如此吗?在这些华丽辞藻的背后又有着什么东西呢?伊恩·布鲁玛的《零年:1945》就带我们窥探了历史深处的暧昧角落。
断断续续,历经多国,终于读完了这本书,已记不起来是从何时开始的,只感觉此书又一次刷新了我的历史观世界观。
随着1945年的到来,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,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获得了胜利你,但压抑了许久的一些东西终于也得到了释放,被释放的有情欲、饥饿、报复、乌托邦幻想……所有这些都随着1945年而一股脑地砸向世人。
导读中写到:“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即使在德国人的压力下幸存,却又遭遇了本地人的攻击,而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,华人不是入侵者日本人,常成为攻击对象”,“除去中日关系,他也写出印尼的苏加诺对于日本的暧昧态度,日本是入侵者,但也是某种解放者—它至少驱逐了上一个殖民者同样的故事发生在缅甸和越南,这些国家年轻的民族主义者都想在这混乱中重获对命运的自主权”,“1945年不是一个胜利时刻,更是一个通向新的混乱的前奏,是真正胜利的一个必要过渡”。
随胜利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解放心态,这其中包含这欢腾、复仇与饥饿。
人们一种近乎狂热的方式庆祝解放与光复,首当其冲地表现在男欢女爱上。当地占领军解放者的光环令女性趋之如骛,在荷兰和法国,许多本国男性瘦骨嶙峋,衣衫褴褛,而当地的占领军,加拿大人干干净净,美国人高高大大,他们伙食好,军饷足,穿着征服者军装的模样是在是又性感又帅气。但在占领军和当地女性的交往过程中,除了解放者的光环使然,还因为占领军有钱,有奢侈品、丝袜,更重要的是有人们迫切需要的食物。
在欢腾的同时,人们压抑许久的报复欲也从心底释放出来,原先的沦陷国民众展开了疯狂了报复。
针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报复,这很好解释,可是有时人们报复的对象似乎并不是那么合理。犹太人从德国人的集中营生还,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,波兰、立陶宛等国,却发现他们成了当地人报复的对象,甚至发生了针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。但其实嗜血心理是受到了物质和阶级嫉妒的激化,人们施暴的对象往往是教师、教授。商人和其他上流社会的成员。
同时,胜利后,“英雄”似乎也多了起来,那些战时摄于危险而沉默的人,各种有着不良前科的流氓阿飞,摇身一边成了抵抗侵略的英雄,而他们往往也是罪热衷于迫害的那群人,过去没有挺身而出,如今报复便成了掩饰良心不安的做法。
战后,旧秩序被打破,重建进程开始,而对于新秩序的幻想也令人们陷入某种乌托邦的理想,人们乐观地希望出现某种形势的世界政府,可以构建一个永久和平的世界,但在现实面前,这种乌托邦的幻想被打地粉碎。
“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,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。但是背信弃义之后依然是背信弃义。1938年在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,捷克斯洛伐克被希特勒瓜分。”战后,英国又将大批俄国异见者和苏共反对者送还给斯大林,而这样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多久,不久冷战开始了。
最难能可贵地是,对于所有的这些,作者不仅仅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上,更探究了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。
以下是全书的目录:
第一部分:解放心态
第一章:欢腾
第二章:饥饿
第三章:复仇
第二部分:清理废墟
第四章:回家
第五章:沥干毒药
第六章:法治
第三部分:决不让历史重演
第七章:明媚、自信的早晨
第八章:教化野蛮人
第九章:同一个世界